特色馆藏
当前位置: 特色馆藏 > 国图公开课

2025年“金蛇献瑞 书香迎春” | 国图特色讲座展播

2025年01月24日 17:51:56

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25乙巳蛇年新春到来之际,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春节”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和谐新春氛围,太原市图书馆与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及有关单位联合开展2025年“金蛇献瑞 书香迎春”春节主题活动,将优质资源惠及全省图书馆广大读者,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盛宴,共贺新春。



主办单位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

承办单位

山西省图书馆学会、太原市图书馆、山西省各级各类图书馆



2025年春节活动讲座资源列表


专题

课程标题

主讲人

主讲人简介

链接地址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

薛永年

薛永年,男,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领域:美术史论、中国书画、书画鉴定与鉴赏等。著有《书画史论丛稿》《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王履》等。主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名家鉴画探要》等。

点击观看视频

左琴右书——传统文人的生活状态

 孙鹤

孙鹤,字用谦,女,河南开封市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方向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湖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书法艺术方向,获博士学位。

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京剧艺术赏析

刘绍棣

刘绍棣,男,武汉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曾参与编剧导演了《青衣小吏》、《杨排风招亲》。

点击观看视频

文化大使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秦华生

秦华生,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兼法人,曾任北方昆曲院副院长、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等,出版《宫廷北京》、《清代戏曲文化论》、《金元清戏曲论稿》等,主编出版了《北京戏剧通史》三卷、《清代戏曲发展史》两卷、《京剧流派艺术论》、《中国评剧发展史》、《中国古典小说艺术辞典》《中国公案武侠小说大观》、“梅兰芳研究从书”十二种二十三册,正主持编撰《京剧艺术大典》、《中国昆曲史》三卷等。

点击观看视频

说说唱唱的艺术——中国曲艺

蔡源莉

蔡源莉,女,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长期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总编辑部主任,组织全国曲艺志的编纂。1997年2002年两次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审成果”一等奖。参与了《说唱艺术简史》《中国曲艺史》《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中国曲艺通史》的撰写,著有《中国说唱》《民国曲艺史》。发表论文有《论口传心授》《试论曲艺音乐的形式美》《文化氛围与艺术创造》《清代曲艺——雅与俗的融合》等。

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

魏力群   

魏力群,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皮影戏研究工作。

点击观看视频

昆曲闺门旦形象之比较

孔爱萍

孔爱萍,女,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艺术指导。工闺门旦。师从张娴、张洵澎、张继青。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2007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研究生班。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兰花最佳表演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台湾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提名奖。历任中国戏剧协会会员,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昆剧院副书记、副院长等。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才,江苏省“五个一批 ”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任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特别大使。代表剧目有大戏精华版《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奇双会》《绣襦记》《雷峰塔》等,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牡丹亭•寻梦》《牡丹亭•离魂》《牡丹亭•幽媾》《牡丹亭•冥誓》《凤凰山•百花赠剑》《幽闺记•踏伞》《蝴蝶梦•说亲回话》《南柯记•瑶台》等,出演《万历十五年》《舞台姐妹》《寻找游园惊梦》等。多次赴海外讲学和演出。

点击观看视频

笙的起源、发展及其乐曲赏析

王慧中

王慧中,男。1942年生于秦皇岛市。笙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前)首席笙。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点击观看视频

京剧的文化品格

傅谨

傅谨,男。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文科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文化部艺术研究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顾问。主要从事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

点击观看视频

谁在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戏曲的艺术体系与审美维度

王馗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戏曲史论、宗教民俗等领域研究。

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古建筑的仿生观念与非遗内容

马炳坚

马炳坚,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现为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

点击观看视频

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

萧放

萧放,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重大项目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首席专家。社会兼职有: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协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

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传统设计之美

杭间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副校长,兼美术馆总馆长。曾任《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点击观看视频

从阅读到悦读——探寻书籍之美

朱赢椿

朱赢椿,男,书籍设计师、艺术家、图书策划人,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世界最美的书”国际大奖获得者。个人书籍设计作品曾在德国、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巡回展出。

点击观看视频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

王原

王原,男,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及地层学专业,曾赴美留学,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发现和采集了很多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擅长研究化石青蛙和化石蝾螈。在倾尽心力担任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一职的同时,他还是讲述中国恐龙故事的高手。

点击观看视频

从《西游记》谈人生境界

马叔礼

马叔礼,男,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慈晖文教基金会讲座主持人,长期与汉声电台、教育电台合作,担任专题单元主讲人,为传播文化而努力。马先生年轻时即从事写作、创作,并多次荣获《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华日报》等小說、散文奖。曾出版《文明之剑》、《下午茶时间》、《有龙来仪》、《火车乘着天涯来》等书。近年来多次往返两岸,作客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授课。

点击观看视频

《易经》与东方智慧

郑万耕

郑万耕,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副主编、国际儒联顾问,曾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并参与创办了《国际易学研究》辑刊。著有《太玄校释》《扬雄及其太玄》《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易学名著博览》《易学源流》等。《太玄校释》一书曾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

点击观看视频

《诗经》作品赏析

鲁洪生

鲁洪生,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鲁教授致力于《诗经》、儒学、道学及古代文化的教学研究。主撰或参撰、参译出版了《诗经学概论》、《诗经百科辞大典》、《诗经析释》、《先秦大文学史》、《历代赋辞典》、《二十世纪大博览》等著作。主撰并主讲了《中学语文新课讲析》等音像教材两套,在《中国社会科学》刊物上发表了《从赋、比、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本义》等学术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多篇获优秀学术论文奖。教学效果显著,多次受到省、市、院级的表彰。1993年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诗经学概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研究》等。 

点击观看视频

李白的诗歌理想与非凡创造

钱志熙

钱志熙,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出版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汉魏乐府艺术研究》《陶渊明传》《唐诗近体源流》等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科研、教学奖励十多项。

点击观看视频

王维——盛唐的象征性符号

王志清

王志清,男,南通大学教授,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20余部,在各类学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点击观看视频

窗外之梅,窗内之书——浅谈宋诗新原质“梅”“窗”“书”之人文品格

周剑之

周剑之,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文、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著有《宋诗叙事性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研究”等。

点击观看视频

刺绣与针法

张美芳

张美芳,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艺术总监。主要著作有《乱针绣针技法》《苏绣针法与技法》《刺绣与针法》等。

点击观看视频

匠心铁观音——铁观音茶的制作技艺

魏月德

魏月德,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铁观音茶始祖魏荫第九代孙。

点击观看视频

巧梭慧针——长江流域丝织与刺绣

张硕

张硕,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惟楚有材》、《楚天红色之旅》、《荆楚百位名人》等多部著作,参编论著有“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武汉通史》、《巴楚文化源流》、《文化湖北》、《吴地文化通史》等。另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

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楼宇烈

楼宇烈,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院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研究魏晋玄学、老庄哲学、佛学与国学等。主要论著有:《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儒家修养论今说》《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中国的品格》等。他是中国文化最真诚的倡导者、实践者,亦是研究当代国学的中流砥柱。

点击观看视频

走进象牙之塔——骈文与中国传统文化

莫道才

莫道才,男,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兼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所副所长,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骈文与广西多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资源文献整理研究”岗特聘专家。

点击观看视频

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承与发展

林明太

林明太,男,博士,教授,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华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莆田市“壶兰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7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出版著作10多部。

点击观看视频

半亩山池半壁天——北京半亩园传奇

贾珺

贾珺,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外建筑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建筑、规划及文物建筑保护工程20余项,曾经获得教育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等奖项。

点击观看视频

非遗里的老北京

杨志刚、陈永昌、翟玉良、佟秀芬、李继宗、张彦

杨志刚,男,京派内画鼻烟壶手工艺传承人;陈永昌,男,北京刻瓷技艺传承人;翟玉良,男,传统灯彩传承人;佟秀芬,女,彩塑京剧脸谱传承人;李继宗,男,戏曲盔头传承人;张彦,男,北京砖雕技艺传承人。

点击观看视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刘守华

刘守华,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民间文学组长。迄今在海内外发表有关民间文化的文章400多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种,其中《民间童话概说》、《中国民间故事史》等5部著作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曾先后获湖北省文联首届文艺明星奖、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成就奖,2007年以他为首的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获中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奖。

点击观看视频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专题系列讲座第一期:“简”述中国——简牍里的中国文化 

朱建军

朱建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

点击观看视频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专题系列讲座第二期:敦煌与丝路多元文化交融

张元林

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点击观看视频

国图讲坛“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系列: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赵爱学

 赵爱学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甲骨文献整理研究和古籍递藏史研究。现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石组组长,学术集刊《文津学志》编委、执行主编。发表《国家图书馆的善斋旧藏甲骨及其著录》《国家图书馆藏嘉靖本

点击观看视频

国图讲坛“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系列:记录 传承——明清档案百年漫谈

韩永福

韩永福 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从事明清档案保管、整理、编辑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历史档案》杂志社社长,国家级档案专家(档案收集鉴定领域),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点击观看视频

非遗视角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崔乐泉

崔乐泉,现任国家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国家体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组”评审委员会专家。

点击观看视频

非遗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实践

陈华文

陈华文,浙江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教授,浙江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非遗评审专家库专家。

点击观看视频

21世纪的传统复兴与传统工艺振兴

陈岸瑛

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副教授,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装饰》杂志副主编。

点击观看视频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黄河十四走——探寻民间艺术是一条伟大的路

杨先让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画家,艺术教育家。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中国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年画连环画、民间美术系创史人,系主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点击观看视频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播——以《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为例

叶云川

叶云川,音乐制作人,“瑞鸣音乐”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导师,曾获中国金唱片奖最佳音乐人特别奖;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

点击观看视频

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社会

梁力生

梁力生,中国艺术研究员舞蹈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

点击观看视频

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适我无非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杭侃

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副校长。出版著作《中原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等。

点击观看视频

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精细木作技艺与红木文化艺术

杨金荣

杨金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细木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江苏工美红木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

点击观看视频

话说端午节及节日遗产保护

乌丙安

乌丙安,男。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笔名乌克,1929年11月3日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祖籍喀喇沁,蒙古族人。作为世界级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以《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和《日本家族和北方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为中国与国际民俗学事业和民俗学专业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册上,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

点击观看视频

老北京饮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一达

刘一达,男,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干部,《北京晚报》记者,广角专版主持人,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曾被评为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点击观看视频

楚风楚俗

吴志坚

吴志坚,男,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研究方向为湖北民风民俗,曾在香港举办专题讲座及专题摄影展。

点击观看视频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萧放

萧放,男,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重大项目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首席专家。社会兼职有: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协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

点击观看视频

节日的味道——在生活中感知文化

李松

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多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网络文化安全与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项目;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工程”、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拯救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及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项目”。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编辑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并在山东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任特聘教授或研究生、博士生导师。

点击观看视频

“读诗与远方 品书香生活”大型诗词文化活动: 寻味晚秋——诗词里的习俗

褚宝增

褚宝增,诗人,教授。现为《诗词家》杂志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导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后连续十三届被学生评为“我爱我师”十佳优秀教师。1982年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1985年始从中文系桐城许永璋教授学诗。毕业即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褚宝增诗文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史纲要》等论著20部,发表论文已出版《褚宝增诗文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史纲要》等论著20部,发表论文50余篇。

点击观看视频

国图讲坛新春特别活动:民间过大年

萧放

萧放,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重大项目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首席专家。社会兼职有: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协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

点击观看视频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

刘魁立

刘魁立,民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

点击观看视频


特色馆藏

返回顶部